商学院围绕2025级新生专业认知教育与职业启蒙,集中开展多场校企协同育人活动,通过“专家授课 + 企业实践 + 场景研学” 三维模式,将产业前沿动态、企业实战经验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为新生搭建起从理论认知到实践感知的桥梁,彰显学院以产教融合赋能高素质商科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
数字人民币与金融科技讲座:前沿视角启蒙专业认知
2025级金融科技专业以“数字人民币与金融科技发展新机遇” 为主题开展入学教育讲座,特邀北京新大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旗下北京新大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数字经济产品部售前工程师孔德亚主讲。讲座立足数字经济宏观背景,结合《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4年)》及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三阶段政策脉络(2010-2017 年数字技术赋能期、2018-2022 年深度融合期、2023 年至今全面融合期),系统解读数字经济对全球及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重塑作用,明确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核心价值。


针对金融科技融合发展趋势,讲师进一步分析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关键技术对金融服务的赋能方向,指出数字人民币与金融科技的融合将催生新支付模式、风控体系等,为行业开辟大量新兴就业岗位。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围绕“数字人民币隐私保障”“金融科技核心能力构建” 等问题踊跃提问,讲师结合行业实战经验逐一解答,有效强化新生对专业领域的认知与认同。
大数据专业企业报告会:订单班模式搭建就业桥梁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举办“企业导师讲专业” 专题报告会,校企合作单位海康威视西安雪亮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杰以《让数据脱虚入实,以数赋能》为题分享行业洞见。

报告会重点聚焦校企合作成果:双方已构建“实习 - 毕设 - 就业 - 科研” 协同机制,连续三年接纳大数据专业学生实习,创新实施 “导师一对一负责制”,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教学环节,实现 “所学即所用、毕业即上岗” 的无缝衔接。针对新生关注的 “海康订单班”,刘伟杰明确选拔标准 —— 面向大二相关专业学生,侧重理论基础与实践意愿,同时建议新生提前强化数据建模、软件研发能力;企业将为订单班学生提供专属实习岗位与全程职业辅导,助力其精准对接行业需求。

智慧养老场景实践:走出教室的职业启蒙课
辅导员祝康富与校外辅导员刘波共同带领2025级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金融科技专业学生代表,先后走进雁塔区社会组织培训孵化基地与雁塔区养老服务发展指导中心,开展 “校企互访・职引未来” 社会实践研学及 “决胜青春赛道・点亮职业梦想” 校外主题班会,将教学场景延伸至智慧养老产业一线。

在雁塔区社会组织培训孵化基地,基地引入的西北首个“应急胶囊”项目引发学生关注,该小型应急救援站配备消防、防汛、防疫设备,可快速响应突发事件,兼具知识宣传和物资储备功能,展现社会组织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创新实践。


在智慧平台指挥中心,张嘉伦博士详解全域化智慧养老体系。该体系以“放管服”改革为核心,通过“三维一体”模式达成 “群众更满意、服务更优质、管理更规范、办事更便捷” 的目标。座谈环节中,张嘉伦博士从商业视角分享数字化项目评估三大核心指标(降本增效、提升客单价值、规模化效应),为商科学子提供行业研判工具;他还勉励学生珍惜大学时光,勇立数字时代潮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校外辅导员刘波则表示将持续搭建实践平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育人初心赋能未来:以产教融合培育复合型人才
系列活动是西京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育人模式的集中实践—— 从金融科技领域的前沿技术解读,到大数据专业的订单式培养,再到智慧养老场景的沉浸式研学,均以新生专业认知为起点,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起 “理论启蒙 - 企业联动 - 场景实践 - 职业规划” 的完整育人链条。



作为商科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这些活动不仅拓宽新生专业视野、强化行业认同感,更让“懂技术、通金融、善创新”“懂数据、善分析、会应用” 的培养目标从理念落地为可感知的实践路径。未来,商学院将持续以校企协同为纽带,以场景化实践为载体,深化 “思政教育 + 专业教育 + 生涯教育” 三维融合,完善 “校内辅导员 + 校外导师” 协同育人机制,为数字经济发展与民生事业进步培育更多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战能力的复合型商科人才,让青春力量在服务国家战略、赋能产业升级的征程中绽放光彩。
图/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