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10月10日下午商学院副院长王颖、研究生秘书王秀芹带领国际商务研究生赴西安浐灞国际港开展实践教学,以“行走的课堂”打通理论学习与产业应用的壁垒。浐灞国际港组织人事部干部师贞茹全程陪同。


首站: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触摸国际物流“大动脉”
师生首站抵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宣传短片及模拟沙盘,向学生介绍了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的功能分布和建设运营情况,尤其是中欧班列(长安)号的运营现状以及班列在推动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数据与案例的生动讲解,让“核心通道”的战略意义从概念变为可感知的现实。大家不时举起手机记录屏幕上的数据信息,围绕“班列如何平衡供需”“跨境物流成本控制”等问题与工作人员展开交流,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第二站: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
——探寻本土企业“一带一路”出海实践
师生走进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入生产车间与国际业务展厅。在哈萨克斯坦粮油基地的实景沙盘前,企业负责人详细介绍了爱菊集团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走出去”的路径——从在中亚建立种植基地,到实现原料直采、跨境运输、本土加工的全链条布局,再到将“西安味道”输出至中亚市场的品牌实践。学生近距离观察粮油加工流水线,对“如何通过国际合作降低供应链成本和风险”“本土企业如何适应海外市场规则”等专业问题有了更直观的理解,纷纷表示“企业的实践案例比课本更生动,也更有启发”。

末站:浐灞跨境电商产业园——链接“买全球、卖全球”新机遇
调研最后一站落地浐灞跨境电商产业园。园区工作人员结合立体规划图,系统介绍了产业园的功能分区、跨境通关便利化设施等优势,重点解读了跨境电商运营、国际市场分析、海外仓管理等岗位的能力需求与就业前景。王颖代表学院,向园区分享了西京学院国际商务专业“案例教学+企业导师+实践实训”的人才培养特色,并围绕“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研究生实习岗位对接”等方向表达合作意向,为学生搭建“学习—实践—就业”的桥梁。



本次实践教学促使国际商务专业研究生走出校园,于真实的产业场景中加深了对“一带一路”跨境贸易、国际物流以及企业出海等方面的认识。同学们一致表示,此次学习不仅弥合了课堂理论与产业实践之间的“缺口”,更使自身对国际商务领域的职业定位形成了清晰认知。未来,他们将把调研过程中的所学与所思融入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之中,致力于成长为兼具国际视野与实操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商务人才。
图/王秀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