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新闻动态

以红色实践铸魂育人 让青春力量赋能复兴

发布时间:2025-09-09 浏览量: 作者: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大思政课”、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要求,2025年7-8月西京学院商学院组建 “新时代青年延安行”“数智红研先锋团” 等多支实践团队,分赴延安、汉中、关中、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等红色圣地,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实践赋能”主题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在革命文物中感悟初心使命,于实践征程中汲取奋进力量,以青春之笔书写红色传承与时代担当。

革命圣地悟初心 红色精神植根基

“新时代青年延安行”实践团深入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场馆,馆内泛黄照片、带补丁文物及讲解员讲述,让学子见证老一辈革命家拼搏历程。团队创新采用“资深思政教师授课 + 大学生讲思政课”模式,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聆听宣讲、在直罗镇战役纪念馆参与沙盘推演、在甘泉八千里豆腐干厂探索红色文化与乡村产业融合路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B2303 班姚佳怡感慨,南泥湾宗旨应成为商科学生传承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青春底色。同期,“汉水银辉党员星火实践团”走进汉中红色文化体验馆,在三大展区追寻红色足迹,陈锦章一家、牛蹄岭血战炊事员等事迹让成员动容,全息投影还原的场景直抵人心。

团队还开展特色读书分享,结合相关书籍深化对红色历史的理解。队长刘育滋表示,如今商科学生应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振兴,让红色基因在经济建设中焕活。

关中足迹忆峥嵘 信仰之力砺青春

“星火先锋队关中行”实践团走进西安事变纪念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渭南华山烈士陵园。在西安事变纪念馆,张学良《抗日救国八项主张》电报副本、杨虎城望远镜,让“国共第二次合作”具象化,西安城历史原声让学子感受民族命运转折。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七座宅院藏“隐蔽战线”秘密,电台室锈迹斑斑的电台与电报纸记录报务员坚守,窗外槐树有掩护和销毁文件的作用。电子商务24级张艺珂在“人员输送档案墙”前感慨同龄人用勇气诠释信仰。团队在华山烈士陵园敬献花篮、默哀,并专访守墓人张顺京,其40余年清扫陵墓、行走超10万公里的坚守,让学子理解“青山埋忠骨,丰碑照初心”内涵。

数智赋能传薪火 红色记忆活起来

“数智红研先锋团”在指导教师倪恒带领下,创新“实地考察 + 云端传播”模式,4名骨干深入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扶眉战役纪念馆等5处基地,其余成员同步开展资料数字化整理。在各纪念馆,旧棉衣、镰刀、电台、军用水壶、绑腿等物品见证历史。如照金纪念馆的旧棉衣和镰刀诠释“军民同心”;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电台见证先烈护情报壮举;扶眉战役纪念馆的军用水壶和绑腿诉说战士牺牲与誓言。大数据管理与应用B2202班李瑾芸称要把红色记忆细节数字化,让英雄“走”出展馆;城市管理B2201班白睿欣表示将把红色记忆守护融入专业学习,让城市有烟火气更有红色魂。

青春担当践使命 砥砺奋进启新程

此次暑期红色社会实践,商学院学子们不仅在革命文物中体悟了延安精神、照金精神、抗战精神,更将红色感悟与专业实践结合,形成总结报告等成果,搭建起红色传承的桥梁。从延安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言献策,到汉中红色与产业融合的探索,从关中红色故事的传播,到数智化传承的创新,学子们实现了从 “红色聆听者” 到 “精神传承者”“实践践行者” 的转变。

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青春力量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此次实践,既是深化 “大思政课” 建设的生动探索,也是落实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具体行动。未来,学院将持续推动红色教育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引导更多青年以红色精神为引领,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民族复兴、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勇挑重担、奋发有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绽放绚丽之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图/张艳  侯瑞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京路1号

Copyright © 2020 Xiji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50027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