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新闻动态

商学院7项课程思政案例荣膺校级优秀

发布时间:2025-08-07 浏览量: 作者:

近日,西京学院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评选结果公布,商学院选送的7 个案例成功入选,入选数量在全校各院系中位列首位,充分展现了学院在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方面所取得的坚实成果和创新实践。

案例一:红色初心引领创业担当—商业计划书中的青年实践

以商业计划书作为载体,把红色初心融入青年创业实践之中,引导学生在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的进程中,树立服务社会的担当意识,达成专业学习与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机融合。

案例二:代码铸就责任:PHP语法基础中的职业素养与团队协作实践

《WEB程序设计》课程以PHP语法教学为载体,创新“代码-责任”双主线教学模式,将技术培养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通过企业真实项目实战,学生不仅熟练掌握PHP开发技能,代码规范达标率达90%,团队项目完成率提升40%,还在实践中强化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意识。课程孵化出10篇优秀毕业设计、4项软件著作权和5项实用新型专利,3名学生成功创业,更助力5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展现技术育人的社会价值,获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案例三:海底捞激励体系:从“以人为本”到“家国共生”的管理智慧

以海底捞独特的激励体系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以人民为中心”“共同富裕”“社会责任”等理念与管理学专业知识有机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情境体验、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掌握管理学基本理论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案例四:虚假报销现形记,坚守诚信铸匠心

聚焦原始凭证填写与审核,融合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通过“法律条文 + 伦理理论 + 案例分析”三维教学法,结合虚假报销案例、季文子典故及情景模拟,培育学生诚信意识、职业操守和工匠精神。采用 “双线并行” 评价体系,教学成效显著,学生成绩及优秀率提升,获督导好评,展现“三维融合”的育人特色。

案例五:创意赋能非遗,创新驱动创业—短视频制作中的文化自信与创业实践探索

以“短视频制作”实践为载体,聚焦“视觉营销辅助创业推广”任务,紧扣国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导向,融合视觉表达与社交传播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围绕陕西非遗文化开展数字内容创作。教学过程中,学生借助AI辅助工具进行文案策划与剪辑表达,完成非遗主题短视频制作,提升品牌传播与文化表达能力。课程强调文化自信教育,在提升学生创业项目传播实战能力的同时,引导其增强文化认同与传播责任,培育具有数智素养、创意能力与社会担当的应用型人才,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案例六:“脆香甜云端见”—铜川苹果品牌官网建构的 数字工匠育人实践

《网站规划与网页设计》以“脆香甜 云端见——铜川苹果品牌官网建构的数字工匠育人实践”为主题,面向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将乡村振兴战略与数字技术能力培养相结合。课程通过真实项目驱动,引导学生完成铜川苹果官网的策划、设计、开发与运营全流程,融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规要求,强化法治意识与合规操作。教学中采用“痛点驱动+双线讲授+任务实战”模式,通过备案闯关、云服务器选型等实践,将“依法”“诚信”“振兴”等价值观融入技术学习。学生需在规划书中明确栏目与乡村振兴目标的映射关系,并通过三元评审(教师、企业、同伴)检验成果。

案例七:“谷贱伤农”的经济学解析—弹性理论视域下的粮食安全与制度自信

案例立足《微观经济学》课程专业基础课的属性,以弹性理论为核心,深入解析“谷贱伤农“的市场机制与总收益变动规律。教学中,从《汉书・食货志》“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切入,将古代“平籴法”与当代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比,凸显中华文明延续性;结合“18 亿亩耕地红线”“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等政策,展现我国”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制度优势;对比中外农业政策,引导学生辩证看待西方经济学理论。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式,实现知识、能力与价值目标的统一,强化学生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其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责任意识与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京路1号

Copyright © 2020 Xiji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5002719号